註冊中醫(yī)師 馮玖
昨日是小滿節(jié)氣(每年新曆5月20至22日),節(jié)氣名稱由來,是指夏季穀物在充足雨水的灌溉下成長,開始灌漿飽滿,但又未至成熟,因此名為小滿。此際的氣候特點,就是濕和熱。
小滿節(jié)氣正值雨季,近日更是常見大雨滂沱,空氣濕度大加上氣溫高,是皮膚病的好發(fā)時節(jié)。近日所見,門診中因濕疹瘙癢前來就醫(yī)的患者也明顯增多。古醫(yī)籍《金匱要略.中風歷節(jié)篇》載:邪氣中經(jīng),則身癢而癮疹。記錄了古代醫(yī)家對此病的認識:
由於濕鬱肌膚,復感風熱或風寒,與濕相搏,鬱於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而發(fā)??;由於腸胃積熱,復感風邪,內不得疏泄,外不得透達,鬱於皮毛腠理之間而來;與身體素質有關,吃魚、蝦、蟹等食物過敏導致脾胃不和,蘊濕生熱,鬱於肌膚發(fā)為本病。
現(xiàn)代醫(yī)學指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、炎癥性皮膚病?;颊咂つw出現(xiàn)濕潤的紅疹且瘙癢非常和反覆發(fā)作,常因天氣變化和接觸到敏感源而引發(fā)。濕疹瘙癢又常在夜間發(fā)作,令患者甚至不能入睡,嚴重影響學習、生活和工作。
濕疹主要由風、濕、熱邪引起,病因病機與先天體質不足及後天飲食失調有密切關係,夏季潮濕氣候常發(fā)的濕疹以濕熱型多見,病者患部皮膚潮紅或有熱脹,紅疹成片或水皰密集,有滲出液,甚至劇烈瘙癢;患者亦常有身熱心煩,口渴欲飲,便秘,小便黃等癥狀。此因濕熱互結,發(fā)於肌表。治療以清熱利濕,祛風止癢為主。常用方劑為消風散、龍膽瀉肝湯等加減作治療。常用藥物為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水滲濕作用的黃芩、黃柏、苦參、金銀花、土茯苓、牡丹皮、白茅根、蒲公英、澤瀉等藥材。
飲食調理是防治皮膚病的重點,夏季飲食宜清淡,忌肥膩香辣食物,注意腥發(fā)動火及致敏食物,如蛋、牛奶、魚、蝦、蟹、牛羊肉、鴨、鵝、花粉、食品添加物、防腐劑等。
此外,要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。
綠豆薏米清熱滲濕
易發(fā)濕疹的人,夏季宜多食綠豆和薏米,煲粥或煲湯皆可,有預防病發(fā)或紓緩病情的作用?!侗静菥V目》記載:「綠豆,性味甘寒,治痘毒,利腫脹?!构手G豆有清熱解毒,利水消暑功效。而薏米(薏苡仁)「味甘,性微寒,健脾益胃,補肺清熱,去風勝濕?!褂薪∑B濕,除痹止瀉,清熱排膿的功效。隨著暑邪熱邪越熾,煮綠豆薏苡仁湯時,薏米先煮,綠豆後下,煮至豆皮剛爆開即可,這樣清熱效果較佳(但脾胃及體質虛寒的皮膚病患者,宜將綠豆與米煮粥食,可減低寒性)。廣東人於炎夏愛吃冰鎮(zhèn)綠豆糖水,但皮膚病患不宜甜食和冰凍食物,以免傷腸胃助濕,反而使癥狀加重。
夏季悶熱多汗,濕疹患者也可求診中醫(yī),使用中藥湯劑外洗患部緩解瘙癢,療效甚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