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擔任英國桂冠詩人時間最長的丁尼生\作者供圖
在英國文學史上,阿爾弗雷德.丁尼生擔任桂冠詩人的時間最長,從一八五○年冊封到一八九二年去世共四十二年。他的繼任人的遴選一時遇到很大困難。當時,最被看好的人選是詩人兼小說家魯德亞德.吉卜林。吉卜林出版有大量詩歌和小說,讚揚大英帝國的強盛和殖民主義制度的「美好」,被稱為「帝國主義詩人」,受封桂冠詩人本是順理成章之舉。但是,還未等正式提名,他就表示對此不感興趣。他這種表示顯然不是出於政治原因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他是「不願意受任何約束」,希望「更自由地抒發(fā)自己的心懷」。
除丁尼生之外,當時詩壇上名氣最大的詩人是斯溫朋和威廉.莫里斯。斯溫朋詩作甚多,詩藝純熟。但是,他宣導無神論,支持意大利獨立運動和法國大革命,被指責「離經叛道」。而且,他因病癱瘓,行動不便。這就使他很難獲得提名。莫里斯是以寫作《地上樂園》和《烏有鄉(xiāng)消息》而飲譽整個歐洲的詩人和社會主義先驅者。他的政治理想是實現沒有壓迫和剝削的社會主義社會?!腹鸸谠娙恕惯@一頭銜雖令許多人垂涎,但他卻毫無興趣。因此,一八九四年被提名後,他拒不接受。在這種情況下,有人提出寧缺勿濫,暫時中止冊封。王室沒有接受這一建議,在延宕四年之後,把這一頭銜授予以律師為業(yè)、缺少詩才的詩人阿爾弗雷德.奧斯丁。
繼奧斯丁之後,二十世紀的英國桂冠詩人有五位:羅伯特.布里奇斯、約翰.梅斯費爾德、塞西爾.戴─劉易斯、約翰.貝傑曼和特德.休斯??傮w來看,這些人的成就和影響遠不及上個世紀的前輩,預示著桂冠詩人的作用和地位在發(fā)生微妙變化。
布里奇斯大半生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,作品不多,也很少為人所知。一九一三年,他獲得桂冠詩人頭銜後,詩集《人的精神》和《美的確證》才開始行世。梅斯費爾德與其他桂冠詩人不同,並非出身牛津或劍橋,而是長期漂泊海上,完全靠自學成才。他的許多作品反映海上生活,一九一一年完成的長篇敘事詩《永恆的寬容》使他揚名詩壇。戴─劉易斯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「左翼詩人」。他在創(chuàng)作中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,嚮往共產主義的美好前程。他於一九三五年加入英國共產黨,三年後因思想消沉又退出。後來,他寫小說和散文,詩歌則偏重於抒情和哲理,失去當年的銳氣。他的繼任者貝傑曼,以在電臺主持建築專題節(jié)目而聞名遐邇,詩名不大。貝傑曼去世後,詩人兼小說家菲利普.拉金被提名為繼任者。但是,不知出於何種考慮,或許是因為年逾花甲、健康狀況欠佳,他謝絕受封,翌年病逝,被稱為「未受封的桂冠詩人」。
正是因為拉金未接受冊封,休斯才於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得以繼任。休斯來自約克郡鄉(xiāng)野,喜歡將猛禽野獸入詩,以自然界的弱肉強食象徵人世間的殘酷。對他冊封桂冠詩人,英國輿論一時嘩然,認為這樣一個桀驁不馴的漢子,不會成為眾人期待的「安分守己的公眾人物」。一九九八年初,他出版詩集《生日書簡》,回顧三十多年前同美國女詩人西爾維婭.普拉斯的一段悲劇性的婚姻生活。結婚之初,兩人極為恩愛。不久,休斯另有新歡,普拉斯被迫離異,自殺身死。詩集的出版引發(fā)一片譴責休斯有違社會道德的聲浪。人們認為,他扼殺一位才女又毫無歉意,簡直是「一個令人不齒的惡棍」。有人提出,他實質上是殺人犯,應該承擔法律責任。休斯趕緊出面,豈料越辯解、掩飾越引起眾怒。他很快陷於精神崩潰,於一九九八年十月病逝。英國王室在歷代國王加冕的西敏寺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儀,欲藉此「撫慰休斯臨死都難以安生的靈魂」。社會輿論對他的指責並未從此消弭,並進而引發(fā)對設置桂冠詩人這一職位的質疑。
(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