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圖:程梁開設(shè)家庭式養(yǎng)老院照料「慰安婦」受害者。\大公報記者李慧妍攝;下圖:南京利濟巷「慰安所」舊址陳列館雕塑「流不盡的淚」,有參觀青年擦拭雕塑上的眼淚。
程梁的養(yǎng)老院坐落在一片翠綠的田埂邊。盛夏的湖南,清晨九點已是39度的熱浪。大公報記者到訪時,他正忙著給院裏的老人家們準備午飯,97歲的慧奶奶和98歲的李奶奶正坐在沙發(fā)上歇著。如今,全國登記在冊的在世「慰安婦」受害者僅剩7人,而38歲的程梁家裏,便住著其中兩位。
兩位奶奶的丈夫早已離世,年少時遭日軍迫害,又無兒無女,既無人照料,也適應(yīng)不了普通養(yǎng)老院的生活。從2023年起,她們便住在程梁家。
開設(shè)養(yǎng)老院 照料奶奶們
「我從小是跟著兩位奶奶長大的?!钩檀蟾绫P著一條腿坐在沙發(fā)上,「我有位大奶奶,性格剛烈,17歲就跟著部隊跑了,成了隨軍護士。後來嫁過好幾戶人家,由於那段苦難遭遇,一直生不出孩子,最後嫁給了我大伯。」程大哥便是過繼給這位伯奶奶做了孫兒?!感r候總聽到關(guān)於伯奶奶的風言風語,知道她這輩子吃了太多苦,受了太多委屈?!挂舱蛉绱?,他便開始籌劃建一所理想中的養(yǎng)老院,一種家庭式的養(yǎng)老院。「我就想讓她們吃得開心,住得踏實?!?/p>
正聊著,有人推門進來說,李奶奶在39度的高溫天裏非要出去散步,怎麼勸都攔不住?!缸屗h,外面那麼熱,開門讓她瞧瞧,她自己就回來了,你嚇嚇她?!钩檀蟾缢膬蓳芮Ы铮χ鴮ξ艺f:「老人家有時候就跟小孩子一樣。李奶奶年紀大了,總覺得有人要害她?!?/p>
志願者翻山越嶺找倖存者
2011年,在湖南一間科技公司工作的程梁開始利用周末做志願服務(wù)。在尋訪抗戰(zhàn)老兵的過程中,他第一次接觸到「慰安婦」受害者這個群體。從2013年起,他便奔波在湖南、江西等地,翻山越嶺,靠著田野調(diào)查的方式尋找倖存的受害者,至今已找到30多位。
他說,在湖南一座小縣城就能找到這麼多「慰安婦」受害者,可見真正的受害人數(shù)會是相當龐大的數(shù)字?!肝蚁肓糇∵@些證據(jù),萬一哪天能夠?qū)|(zhì),不能連人證都沒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