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母親烹製的家常便菜,便是家的味道\大公報記者陳惠芳攝
小的時候,總是嫌棄媽媽做的飯菜不好吃,每當(dāng)出街和朋友聚餐,雀躍的同時也無形地忽略了媽媽的失落。如今長大了終於明白,美食的精髓,不在於其材料多名貴,賣相多精美,而在於它的「真」,真材實料、真心實意,正如媽媽愛我們的心。五月十四日便是母親節(jié),繁忙的港人大多選擇請媽媽到外邊吃,亦有子女於此日下廚給媽媽驚喜。媽媽下廚常被視為理所當(dāng)然的事,但子女於母親節(jié)為媽媽做一頓可口的飯菜,也不失為一份特殊的母親節(jié)禮物。\大公報記者 周 怡 陳惠芳
中國傳統(tǒng)觀念是男主外、女主內(nèi)。上一代的女人最重要管好個家,為家人準(zhǔn)備一日三餐。但隨著時代轉(zhuǎn)變,女人早已能夠頂起半邊天,她們寧打江山也不愛躲在家裏做「煮飯婆」。再者外傭的普遍,煮飯工作要交由傭人打點,如今大多子女吃的,都是出品自家傭,而非媽媽親手烹煮的菜。上一代人,很多都是吃著媽媽每日親自煮的菜長大,而這些婆婆級的女人,仍會因已婚子女回家吃飯而親自買菜下廚。
健康的住家菜
居於樂民邨的莫婆婆,便是上一代女人的典範(fàn)。今年八十多歲的她,過去一直勤儉持家,對丈夫及子女的飲食照顧得無微不至。自子女已婚搬離後,每逢周六家庭日,莫婆婆一早便去街市買菜,下午開始準(zhǔn)備豐盛晚餐等子女及孫兒回家吃飯。其媳婦說:「奶奶以前準(zhǔn)備餸菜的分量很大,怕子女吃不飽。原來這是奶奶從小以此照顧子女的習(xí)慣。她覺得分量多沒所謂,最擔(dān)心分量不夠。她的拿手好菜有老少平安、蓮藕炆魚、清蒸鯇魚、白切雞、豉汁蒸排骨、剁肉餅、煲湯和各式家常小炒。當(dāng)時她的子女正處於發(fā)育期,基本都是碟碟清。今日個個已成中年人,胃口不及以前的好,但奶奶仍是堅持大分量的菜式,前幾年見她為一餐飯從早忙到晚,都替她辛苦,我入廚房幫手又嫌我慢?!?/p>
媳婦大讚奶奶煮得一手好菜,莫婆婆聞言一笑。她說:「煮得多就熟手,我覺得煮菜不難,反而日日要煮不同菜式才是最困難的地方。有時真是要去到街市,見到不同的食材,就要想好怎麼搭配。如果子女或丈夫有特別想吃的,就算食材不好找,或者比較貴,我都會盡量去滿足他們胃口的需求?!故谴卧L問見到滿桌家常便菜,但已不再是莫婆婆下廚了,不是她不想,而是年紀(jì)大有心無力。
莫婆婆說:「出街食多選擇,又不用大家辛苦,只是不及在家自己煮吃得健康和衛(wèi)生?!乖谀牌拍莻€年代,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,出街食飯無疑是一次奢侈的享受,一般在過年才有這樣享受的機(jī)會,吃慣了家裏的飯菜,多數(shù)人都會覺得外面的飯菜可口。而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人們越來越忙碌,總是沒有時間回家吃飯,沒有時間在家做飯,這種家裏的味道,卻又逆轉(zhuǎn)成為了都市人共同的奢望。
傳承愛的味道
時下港媽很多是身兼家庭與工作兩職,仍堅持親自下廚為子女烹煮飯菜,希望他們吃得好和健康,莫婆婆的媳婦就是其中的一位?!溉缃裼上眿D負(fù)責(zé),她的手藝也不差,她既要工作,又要兼顧家庭的飯餐,是個很好的新抱。可能她為家人健康,煮菜少油少鹽,我的兒子吃不慣,時常說味道不夠。我人老了,味覺亦差,我也是喜歡吃較濃味的菜式?!?/p>
家常小菜不在於食什麼山珍海味,而是在於這是媽媽親手下廚的那一份心思。現(xiàn)代人的菜式,已不是尋常百姓家的家常菜了,於是請教莫婆婆家常小菜的做法。她就介紹「老少平安」的煮法,她說這個菜意頭好,因沒有骨,小孩和老人都吃得,而且材料好簡單,只需魚滑和豆腐?!敢郧吧眢w比較好,還有力氣的時候,我會買鯪魚回來起肉,自己剁和攪伴,後來剁不動了,就買魚檔現(xiàn)成的魚滑。除魚滑外,還需嫩豆腐一磚、芫荽碎和蔥花少許、雞蛋一隻、胡椒粉、豆粉和生抽。先將魚滑、豆腐以及配料一起拌勻,倒進(jìn)碟內(nèi),蒸五分鐘便成,食前加上生抽和少許熟油,簡單又好味。」
時下年輕人很多不喜歡在家吃飯,覺得吃來吃去都是家常小菜,街外食肆林立,選擇多,可是食了一段日子,就會回味媽媽的菜。現(xiàn)在母親節(jié),子女不想母親辛苦選擇在外食飯,媽媽當(dāng)然開心,但如果當(dāng)日能吃到子女下廚烹煮的菜,莫婆婆說:「我更開心,現(xiàn)在我的腳不宜行多路,而且節(jié)日食飯,價錢又貴,不想他們花太多錢,搵錢太艱難了?!?/p>
不經(jīng)意間,我們的媽媽慢慢變老,我們也終有一日為人父母,不經(jīng)意地傳承著媽媽的一份愛,為愛人,為孩子製造這份愛的味道,在小小的廚房中,在圓圓的餐桌上。
雖然媽媽並不是什麼身懷絕技的大廚,但每一個媽媽做的飯菜,都是子女心中最獨(dú)特的味道。子女喜歡媽媽的菜,媽媽同樣喜歡子女為她下廚,這份心意,是母親節(jié)最暖的情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