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傳來短訊訴苦:「最後一天上班,竟然還要出差,把我用得很盡!??!」最後那三個感嘆號,直接幻化成聲音,在耳朵響出。我不徐不疾,回覆一句:「你還逗人家人工,當(dāng)然要工作?!沟鋵嵭闹?,這看似沒得反駁的道理,其實並不然。
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得久了,人來人往,雖不算見盡人生百態(tài),但總有各式各樣的例子。離職之後,不,遞信之後變臉的前同事,大有人在。比如有一個,遞信翌日就跟我交接工作——喂,你還有一個月要上班啊!也試過有同事「知會」我:「這些這些工作我會做,那些那些工作我不做了?!刮也攀巧纤景?,什麼時候由你來分配工作?更有趣的是,有人跑過來,也是「知會」我:「最後一個月,我會早一小時下班?!刮铱梢曰貞?yīng)「那就要按比例減人工」嗎?
遇上這種情況,真的不懂好好處理,好好處理的意思是,讓一個有離心的人做好分內(nèi)工作。難道每天在他提早收工前請他做急件,讓他不能下班?難道迫他必須做齊所有工作才可以離職?問題是,他做完,我還是要跟進,他敷衍我,相較我自己動手做,更麻煩。衡量後果,我還是選擇讓他好過一點,因為我也會相對好過一點。
不要以為我氣上心頭,其實我倒十分理解。當(dāng)決定離開一個地方,心裏必然鬆一口氣。那一個月的通知期,是人類設(shè)計的制度之中最讓人討厭,貌合神離的日子,誰也不好受,但誰都要受。
當(dāng)然,也有如我朋友一樣,離職前辛苦盡責(zé)到最後一刻,甚至做了一個超級詳盡的交接報告。她離開了四年,直到今天,那份交接報告仍然發(fā)揮作用。之後,她找到更廣更闊更能發(fā)揮的天地,步步高升,在同行的地位已經(jīng)比我高。
態(tài)度決定成就,那短短一個月你在做什麼,對我對公司都並不重要,我提早一個月把你的工作都接下來有何難?我讓你早走一小時又何干?有人覺得離職的公司是生命的過客,有人視每一份工作是對自己的交代,你怎麼做,你怎麼活,就決定了你的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