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開始的香港書展已屆第三十五年,每年除了圖書展銷以外,七天展期也進行多項文化活動,包括海內(nèi)外作者的講座。其中「心靈勵志」系列,筆者有份參與其中的一場。
剛剛由香港大學(xué)出版社出版的《世紀自述──香港首位華人市政局主席張有興》,是三年前新加坡英文版,經(jīng)過翻譯、編校成的中文版。主要內(nèi)容不變,另外加上他的女兒張?zhí)鞇圩珜懼形陌嫘蜓裕约肮P者及另一位作者張家偉的編後記,記錄昔日張有興邀請我們一起參與這部回憶錄的全過程。
我們?yōu)橹v座定名為「香港不是一天建成的:寫張有興回憶錄有感」(七月十八日下午五時三十分,S224-225會議室)(附圖),主要回顧我們?nèi)绾翁峁P記述張有興的三十四年公職,參考幾乎所有的會議紀錄,始了解他如何在議會發(fā)揮他的辯才,不亢不卑為市民發(fā)聲。而涉及到的議題是多方面的,筆者負責撰寫的六章,從文化、藝術(shù)到衞生、交通都有張氏的發(fā)言,包括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太空館、海洋館、會議展覽中心,甚至市花洋紫荊、海濱長廊,七十年代全港清潔運動,藝團職業(yè)化、藝術(shù)節(jié)、博物館等。八十年代他成為香港首位華人市政局主席,香港昂然進入黃金時期。
回顧那段歷史,筆者是深有感受的,尤其是從剛完成《香港志》表演藝術(shù)卷的兩篇音樂概述,清楚看到香港戰(zhàn)後百廢待舉,發(fā)展成八十年代國際金融中心那段時期,正好是張有興在議會長袖善舞的年日,全部記錄在案,也應(yīng)了英文諺語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」,香港更是如此。通過回顧張有興的一生,體會成功非朝夕,珍惜眼前。
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參與討論,期待他對張有興回憶的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