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客車上下來,快步向庵院走,黃牆,石獅,有老人在石獅前拍照,你揖讓,讓到一通碑前,碑上寫:古紫金庵又名金庵寺,唐貞元年間廢後重建,為太湖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東山景區(qū)主要景點(diǎn)。殿內(nèi)十六尊羅漢彩塑,為南宋民間雕塑藝人雷潮夫婦作品,世人稱此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「天下羅漢二堂半」之一堂……
庵院匾額懸於小青瓦下的門楣。往裏走,石徑一側(cè)的牆下,一列黑色大理石功德碑。蔥蘢的地錦從黃色牆頭,蓋頭似垂下來。一株樹齡約五百年的桂花樹躬身伸向遠(yuǎn)處的香爐,香爐正對大殿,小小庵院,唯一的一重殿。
小庵深深,你驀然想到了一個(gè)人,小青,她也有一座佛舍,《小青佛舍》被晚明張岱收錄在他的《西湖夢尋》中:
小青,廣陵人。十歲時(shí)遇老尼,口授《心經(jīng)》,一過成誦。尼曰:「是兒早慧福薄,乞付我作弟子。」母不許。長好讀書,解音律,善弈棋。誤落武林富人,為其小婦。大婦奇妒,凌逼萬狀。一日攜小青往天竺……
《女才子書》裏也記,千百年來,艷女、才女、怨女,未有一人如小青者。從小「解音律,善弈棋」的小姐,家道中落,嫁為人妾,大婦強(qiáng)悍,怎奈小青被置於山中佛舍,青燈如豆,一尼相伴,小女子常對池自憐,畢竟年輕,許多事又不知如何寬解,短短時(shí)日,竟一病不起。壽數(shù)已盡的那日,小青掛起自己的畫像,供上一盞梨酒,十八歲的女子對著畫像喃:小青!小青!淒絕而逝。
小青佛舍不知何樣,若當(dāng)年小青隨了那尼師去命運(yùn)又會(huì)如何?
蘇州古紫金庵如今只是一座供奉著雷潮夫婦彩塑佛像羅漢像,供遊人觀訪的空庵,庵中「慧眼」、「經(jīng)蓋」、「華蓋」,被譽(yù)三寶。是不是,每個(gè)人心中都有一座「庵院」,塵世之外,心安處。那一日,遊人接踵,一眾作家在庵院外的石獅前留影——未著塵泥、新塗染的明黃色的庵牆、半開的古庵木門做背景,你也立於獅前。幾步路外的欄下,古庵院的池塘裏,睡蓮安詳,哪來的一汪清泉,流水泠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