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說,八世紀的歐洲曾經(jīng)有過一個被遺忘的國家,這國家有過一句被遺忘的諺語。後世的史學家在那些被遺忘的文獻中,翻出這個稱為「彼德的微笑」的被遺忘的故事:
誕生於五世紀的西里斯王國世代由莫頓家族掌權(quán)。其末裔彼德.莫頓生於查理曼進攻撒克遜首年。兒時彼德就已展露比誰都愛好平等的氣質(zhì)。史書記載,他每次出門總會大灑金錢,卻不是花天酒地,而是送給平民百姓。
然而王子終究是王子,怎講究平等,他始終是王子。百姓沒錢吃肉,彼德急不及待要陪他們清茶淡飯;他們無法接受教育,難道他也拒不讀書?總不成。讀了書,民眾遇事就要他做主。不做主,非君王之舉;做主,他就成為「主」了。這兩難像漩渦,整個少年時代彼德就在裏頭打轉(zhuǎn)。他過得並不快樂。
因此成年後彼德展開了他的自我放逐之旅。雖說放逐,但考慮到敵國正虎視眈眈,他只能選擇落腳在一條邊境小村。那裏的村民一輩子對著農(nóng)田,起初誰也認不出王子,然而聽到這名旅人姓莫頓,便心生疑惑,隨即弄清楚其身份,對他侍奉有加。這麼一來,彼德更不開心了。
一夜,彼德在村裏的好朋友來陪他喝酒消愁。「王子殿下,如你不願暴露身份,何不乾脆隱姓埋名?」
彼德看小飛蟲圍繞煤油燈轉(zhuǎn)圈?!溉藪仐壛诵彰闶颤N都不是?!?/p>
他在村莊度過無人不曉的隱居生活。
五年後,查理曼終於起兵進犯。面對法蘭克的擲斧浪潮,西里斯軍戰(zhàn)意低下,人人只想茍且偷生,不到一周便兵臨城下。西里斯王佇立城樓頂上,抬頭見烏雲(yún),遠望西里斯國土,聽近處敵軍叫囂不絕。
一把熟悉的聲音在背後響起。
「父王。」
「你不是已經(jīng)離開了嗎?」
「我確實曾經(jīng)離開,可是,我回來了。」
「愚不可耐!你在外還能為莫頓家留下命脈,何苦偏偏回來受死?」
「父王!」及至此時,彼德臉上方展露多年未見的笑容。「因為我是彼德.莫頓?。 ?/p>
課堂在此戛然結(jié)束。我說,等等,那「彼德的微笑」到底是什麼意思?老師答:已經(jīng)被遺忘了。